汇美农业网 >> 白毛串

关于加快推进甘肃省天水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巧茶属

2022-08-03
关于加快推进甘肃省天水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天水市畜牧兽医局、天水市农业农村局、天水市生态环境局、天水市自然资源局、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水市财政局、天水市科学技术局、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水市商务局、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水监管分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天牧医发〔2020〕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农发〔2019〕2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实现我市渔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兴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

  坚持市场导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养殖生产者的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绿色养殖综合效益。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训协同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依法治渔。贯彻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依法维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基本满足,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产养殖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1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70%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优化水产养殖业科学布局

  (四)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2020年底前,武山、秦州、麦积、甘谷、清水5县区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并通过县级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市上将按照各县区规划编制市级规划并颁布实施,规划应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将养殖水域滩涂纳入国土总体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做好衔接。稳定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关系,依法确定承包期。完善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求,加强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依法保护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对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产养殖,依法给予补偿。

  (五)加强水产养殖容量管控。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确定水产养殖容量。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养殖;禁止在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湖库、塘坝开展投放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养殖。科学确定湖泊、水库、塘坝等公共自然水域养殖规模和密度,调减养殖规模超过水域滩涂承载能力区域的养殖总量。科学调减公共自然水域投饵养殖,鼓励发展不投饵的生态养殖。

  (六)拓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坚持环境保护、渔农结合、循环发展的原则,支持武山、麦积、秦州、甘谷、清水、张家川等县区充分利用林缘区山涧溪水,发展虹鳟、金鳟、鲟鱼等冷水鱼、亚冷水鱼养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服务,加大水产养殖项目投入,助推休闲渔业健康发展。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利用产业扶贫相关政策,新(改、扩)建池塘养殖,多层次开发渔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推动渔业产业扶贫。鼓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三、加强产地环境清理整治

  (七)开展水产养殖环境整治。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养殖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渔农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垃圾乱丢乱扔、渔机具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排、尾水乱排乱放、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病死鱼乱丢乱埋等影响养殖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提高渔农清洁卫生意识。粉柏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城市水系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放养景观品种,重构水生生态系统,美化水系环境。

  (八)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要统筹资金,支持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在集中连片的池塘养殖基地及流水养殖基地,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措施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在灌溉型水库、塘坝,支持开展不投饵的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依据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落实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九)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稳定基层渔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争取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水生动物病害防控能力,强化水生动物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推广应用疫苗免疫等预防技术,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推进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建设。大力推广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尾水生态治理、以渔净水等生态减药关键技术。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渔业官方兽医队伍,由执业兽医出具处方,养殖户按处方剂量和次数施药。加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强化渔药科学使用技术服务,指导渔农科学防病技术,提升水产养殖安全水平。

  (十)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渔政队伍建设,加大渔业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完善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产乐清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加大大鲵、秦岭细鳞鲑、渭河裸重唇鱼和山溪鲵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管理。制定增殖渔业发展规划,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明确河道砂石禁采区。建立水产养殖清洁生产制度,推进以渔净水,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修复协调发展。

  四、推动养殖方式转型升级

  (十一)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重视养殖技术模式的创新,指导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制定健康养殖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大力推广鱼菜共生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装箱受控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沼泽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等生态化养殖模式。支持湖泊、水库开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

  (十二)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大力实施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池塘、池塘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鼓励水处理装备、节水养殖装备、养殖产品捕捞装备改进和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

  (十三)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渔场等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水域滩涂资源配置,加强对水域滩涂经营权的保护,合理引导水域滩涂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不断提升新型渔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渔农增收致富能力。鼓励各类渔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加大渔业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推介和宣传保护力度,通过品牌战略提高渔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十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鼓励养殖企业加工流通,提升从池塘到餐桌的流通服务质量,引导活鱼消费者向便捷加工产品消费转变。推动传统池塘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大力发展集观赏、垂钓、餐饮、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水产养殖,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依托历史人文和资源优势,挖掘伏羲结网捕鱼文化、大地湾鱼钩文化、新石器鲵鱼纹瓶文化。

  五、强化源头控制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十五)规范种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要根据生产和资源养护实际需要建立保护物种大鲵、秦岭细鳞鲑、渭河裸重唇鱼、山溪鲵等水产原良种场,积极驯养繁殖和培育保护品种伴生物种拉氏鱥、马口鱼等土著鱼类,满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需要。完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管理,严肃查处无证生产,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保护我市特有水产种质资源。强化水产苗种引进风险评估和检疫,加强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管理。

  (十六木犀科)强化投入品管理。加强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的行为。将水环境改良剂等制品依法纳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用药指导,严格落实兽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以及饲料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药和违法使用其他投入品等行为。

  (十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加快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支持养殖企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建立诚信档案。

  六、加强水产养殖业政策支持

  (十八)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生产主体自筹、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支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项目,将生态养殖模式纳入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探索金融服务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创新绿色生态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双胞耳蕨大对绿色渔业的信贷支持,申请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同时推动商业性水产养殖保险在本地区的开办落地。

  (十九)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因地制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加大土著鱼人工驯养繁殖、冷水鱼新品种引进推广、渔文化充分挖掘研究,重点支持绿色环保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培育新型职业渔民。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水产良种、渔业设备等补贴政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集装箱养殖、养殖尾水和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落实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用水用电优惠政策。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将急需的水产养殖装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争取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

  七、落实保障措施

  (二十一)严格落实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各项涉渔法律法规,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十二)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水产健康养殖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强水产养殖执法力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事中事后执法监管。强化普法宣传,增强水产养殖生产经营主体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十三)强化督促指导。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评价内容。对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违法违规或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出处:天水市畜牧兽医局) 奥克斯洗衣机怎么脱水
做期货一般用什么时间周期
1月份张家界凤凰古城攻略
晚上喝豆浆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