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美农业网 >> 蓝药蓼

程国强把脉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尖嘴林檎

2022-06-28

程国强:把脉中国粮食安全形势

话题背景  今年国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全球粮食危机风险逐渐浮现。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和世界粮食计划署10月10日联合发表《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指出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和持续波动的局势今后可能会更加严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今年有望迎来粮食生产八连增,但粮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已初步显现。  首届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对策研讨会日前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本报记者采访了与会的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胡小平,围绕粮食安全形势,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粮食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记者:如何看待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未来粮食价格走向如何?  程国强:从最近几年粮价上涨的情况看,国内粮价波动基本周期已被打破,粮价上涨的原因越来越复杂,除供需基本面影响外,还包括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物流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不同主体的购销行为、投机炒作、媒体舆论等推波助澜密切相关。但具体到目前,国内粮价上涨仍处于合理范围。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今后粮价将继续呈周期性波动、整体攀升趋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我们应宽容、理性对待粮价的合理上涨。  从全球看,2008年以来,围绕粮价的两个新特征日益明显。一是农产品表现出能源化的趋势,粮价与石油价格的关联度被强化;另一个是农产品的金融投资品性质越来越明显,投机活动进一步放大了粮价的波动。综合考虑,那种由恩格尔定律和农业技术进步决定的全球农产品低价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记者:当前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张红宇:粮食价格上扬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成本上涨、热钱炒作等,但我认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农产品需求是导致其价格整体上扬的核心问题。国内的需求有三个不可逆转的变化。首先,在人口达到增长拐点的2030年前,绝对人口增加带来的绝对需求是不可更改的。第二,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转变型需求。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2.6亿,其中1.53亿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的农民工。第三,更大的需求来自于人均收入提升带来的成长性需求。随着人均GDP增长,消费的食物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肉奶蛋等菜篮子食品呈现结构上扬的态势。  粮食安全体系面临较大压力  记者: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在哪些领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胡小平: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但粮食的储备和流通也是其中关键环节。即使在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状态下,个别地区因储备和流通环节没有跟上,在某些时段也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问题。  储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销售区一般不储粮或少储粮,如果发生意外事件导致流通不畅会出现局部粮食供给不足。其次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需要优化。目前储备以原粮为主,需要加工才能成为贸易粮、成品粮。加工能力的短板可能会制约粮食储备发挥作用。  2003年后,国有粮食企业对流通领域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形成了多元化粮食流通格局,这本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但它也导致两个不利影响:政府对流通领域的调控能力下降和城市粮食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国有粮食供应系统已基本解体,主要依靠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缺乏有效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保障。  记者:粮食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  程国强: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两难的困境。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一方面,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有足够高的粮价激励农民务农种粮;另一方面,粮价依然被认为是百价之基,在CPI构成中占据较大权重,在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更为敏感。如何应对今后谷贱伤农与米贵伤民交替出现的困局,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选择。  特别要重视的是,粮食市场与价格波动面临全球农产品能源化、金融化等非传统冲击,与国内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市场预期复杂多变等非常规影响相互叠加,导致粮价异常波动愈加频繁,粮食调控的基础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粮食市场环境,现有粮食调控机制正面临重大考验,调控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保障粮食安全需多点切入  记者:在资源限制日益明显的今天,该如何保障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张红宇: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大体可从6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在资源的保护上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保卫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更要着力提升改造占总量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第二,搞好科技创新与推广,尤其是通过体制创新确保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应用。第三,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既要培养职业化农民,也要培养农业生产性服务人员,这是应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知识素质下降的有效办法。第四,通过价格、补贴、收储以及转移支付等政策调动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第五,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挥规模效益。利用合作社提升组织化程度,这对解决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解决市场波动和价格波动都有明显好处。第六,通过金融保险为粮食生产提供支撑。  记者:粮食已经连续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胡小平:粮食安全保障贯穿于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对整个体系构成制约。2004年以来,粮食安全重点放到了生产环节,成效很大,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在粮食丰收的时候,也应当加大对储备、流通以及进出口调节的关注力度。在保障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市场余缺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总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专家简介:  张红宇: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三农问题著名专家。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宏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粮食经济、国际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等。  胡小平: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杭州品牌策划

油加热控温机

天津废铁回收

三面翻广告牌供应

等离子切割机型号大全

芦阳芝的功效

友情链接